昨天,我的初中老同学在微信里找我。自从我开始做家庭教育创业后,之前的老关系都激活了。
虽然我们一南一北,相隔千里,但有了微信,距离不是问题。
老同学找我咨询,她的孩子现在上六年级了,她遇到的问题是,跟孩子不知道怎么沟通,也找不到沟通的话题。
在《把家长们“望子成龙”的渴望心态,变成具体的落地方法》中,我提炼出「Desire渴望法则」,籍此将父母渴望孩子获得立足社会的优势能力,落地实现。
要想实现这个渴望,父母要遵从「Desire渴望法则」,在辅导孩子作业和日常陪伴的时候,引导孩子形成习惯,塑造品格。
在孩子青春期前,父母发现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好管教,大多数时候,他们愿意听从妈妈的安排、建议。
随着孩子慢慢长高,长大,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,逐渐开始不听父母的,在各个方面开始争夺话语权。
妈妈再用以前的老一套,命令、批评孩子,他就不愿意再听从了。
这时候,做好沟通尤为重要。
在这里,扈俊丽和那些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,也找不到沟通的话题的妈妈们分享具体的做法。
首先,沟通时尊重孩子,平等对话。
沟通是双向交流,父母表达自己的意见、看法,也要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、观点。
在交换观点的过程中,尊重和接纳彼此的想法、感受,促使彼此更理解对方。
我以最近与儿子沟通的过程,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怎么做。
这个周六,儿子上篮球课,快结束时,我发现他怒气冲冲。
回家后他说起原因,原来是打比赛时,对手球员4次踩线,教练没有吹哨,他觉得踩线是犯规,犯规了教练没有吹哨。
他很生气,都想把对方球员推出场外。
我和孩子爸爸先认同了他的想法、感受,我还对他说,虽然你心中有怒火,想把对方推出球场,但你并没有这么做,这点给你点赞。你控制了自己的行为。
随后我和爸爸也表达了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。我站在教练保持教学的连续性、士气的调动的立场上跟他说了自己的观点。
爸爸则从球员的素质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,并且用科比、C罗、梅西等他熟知的球星举例。还顺便跟他讲了球场的申诉规则。
这么一场沟通对话,也就10来分钟时间。我们没有否认他的想法,他的感受,作为孩子,他有这样的想法太正常了。
同时我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让他能从多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。
在这样一种尊重的氛围内,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,而不是直接丢一个道理——球场上就要听从教练的!
这样孩子难以消化,也难以接受。
第二,建立、维护沟通的通道
提起沟通,我们常常会觉得这是一件严肃、正式的事情。
当某个时间段,觉得孩子的问题严重了,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,妈妈才搬出沟通,将对孩子的指责、控诉当成了沟通。
这样,沟通变成了批斗,变成了吵架。
这样经历的次数多了,妈妈觉得与孩子无法沟通,一沟通就吵架,就受伤。
孩子也觉得与妈妈说不到一块,觉得不理解自己,一沟通就招致责备,慢慢的也就不同妈妈多说。
沟通的通道堵上了,问题没有解决,双方还伤了感情。
妈妈与孩子在误解、受伤中相处与前行,慢慢地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孩子出现了问题,妈妈当然要帮助他们改正或者解决问题,不能视而不见。
既然是帮助他,就要拿出具体的方法来,而不是抱着期待、袖手旁观,仅仅是说教、指责。
没有方法的妈妈,欢迎与扈俊丽交流(加微信18139810),我可以为你提供个性化辅导作业方案、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方案。
比如,孩子学习习惯不好,做作业拖拖拉拉,那么就坐下来,跟孩子一起客观的分析原因。
是作业太多了,孩子觉得无法完成,从心底就抵触,表现的拖拖拉拉?
还是作业一做完,还有很多课外作业等着,孩子就不愿做,表现的拖拖拉拉?
还是孩子休息时间不够,精力不足,写作业时磨叽?
还是孩子学习兴趣、学习动力不足,压根不想写作业,写作业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,他也表现的拖拖拉拉。
分析出原因,妈妈再跟孩子一起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。
这样的方式,才能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通道,还能维护好沟通通道的顺畅。
有些问题,孩子无力解决,就需要我们站出来帮助他共同面对,而不是总是在耳边唠叨他磨蹭、责怪他拖拉,甩锅给他。
第三,沟通的时候,多听少说
说到沟通,妈妈觉得大道理孩子都懂,就是做不到。
这个年代的孩子,各个都很精,你知道他知道,你不知道的,他比你还知道。
所以我们多给他们提供说话的机会,多点耐心听他们说。在听的过程中,了解孩子对一件事情的看法,了解他的感受。
一个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,就是要告诉我们多听少说。
孩子正在一个话题上说的尽兴,妈妈听着不耐烦,粗暴地打断孩子,要他赶快去做作业,时间久了,孩子与我们沟通交流的兴趣渐渐就没有了。
孩子在外遇到了挫折、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,好不容易鼓足勇气,回来跟妈妈诉说,还没说几句,我们就说是他的问题,他要不是这样这样,就不会那样那样。
孩子本是寻求安慰、寻求帮助,结果遭遇一盆冷水。
他下次再遇到问题,宁愿自己硬扛,也不愿意跟妈妈沟通了。
虽然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幼稚,很不成熟,可这却是他们自己思考后得出的。
我们给孩子一些耐心,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,这本身对他们就是一种鼓励,促使考。
第四,妈妈与孩子沟通时,不知道从哪里找沟通的话题怎么办?
扈俊丽觉得,找不到沟通话题的妈妈,基本上都处于“冷战”状态了,妈妈和孩子沟通的通道关闭了。
如果我们平常就能做到上面几条,家里有畅所欲言的环境,有彼此尊重的氛围,沟通的话题无处不在。
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,比如球类、运动、游戏、一本书、学校发生的趣事等等。
也可以是孩子问我们的一些问题。
比如孩子说他想当宇航员,想去太空上看看,他问太空上有什么?他对科学研究感兴趣,问科学家是研究什么的?
这些问题,都是很好的沟通话题。
我们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,跟孩子说,有研究汽车的科学家、研究手机的、研究网络的科学家等等。
研究汽车的科学家具体又是做些什么?
研究手机、研究网络的科学家具体又做些什么?
话题可以无限延伸,你想沟通多久都有可能。沟通的好,可以激发出孩子在某个领域的兴趣。
当然也会遇到,孩子的问题,我们回答不上来的时候。这时,我们就诚实的告诉他,妈妈也不知道。
然后鼓励他,查查相关资料,查到了来告诉妈妈,让妈妈也知道。
妈妈也可以查查相关资料,查到了也告诉他,然后再交流。
在这样一来一往中,妈妈和孩子沟通的话题无穷无尽。
但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,这只是单纯的沟通。不要植入道理,不要企图让孩子从中去学习一些精神、明白一些道理。
这就如同硬广一般,把好好的沟通机会变成说教,招孩子反感。
在轻松愉悦、不抱目的的沟通中,孩子是放松的,他会自然地吸收相应的能量,这些能量可能是知识、可能是道理,可能是精神。
也可能他什么都没有吸收到,只是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而已。
但你也别着急,种子总有发芽的那一天。